蘄春縣位于長江下游中段北岸,、版圖面積2398平方千米的古老名縣,。蘄春建縣,一般認為始于漢高祖六年(前201年),至今2200余年了,。
蘄春這個地方,,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,。蘄春在夏商周時期屬于揚州管轄,,春秋時期屬楚國,戰(zhàn)國時期屬楚之九江郡,,秦末屬衡山郡,,秦始皇時代置有“蘄春亭”,這也是“蘄春”一詞最早見于史籍的記載,。
西漢初建蘄春縣后,,地域包括今天的蘄春、浠水,、羅田,、英山縣及武穴市西部,到東漢建武二十三年(47),,成為蘄春侯國,,陳浮被封為蘄春侯,傳了三世,,侯國廢除,,仍然改為蘄春縣。
到西晉永興(304-306)年間,,蘄春縣境轄今天的浠水,、羅田、英山,、蘄春,、武穴、黃梅六個縣市,。
東晉太元三年(378),,為了回避簡文帝皇后阿春的名諱,,改蘄春縣名為蘄陽縣。
南朝劉宋永初元年(420)時,,又分蘄陽為蘄陽,、蘄水兩個縣。
南齊永明四年(486)時,,又改蘄陽縣為齊昌縣,。
到了隋朝,又改齊昌為蘄春,。唐代的蘄春縣境,,轄今天的蘄春、英山和浠水各一部分,。
宋代的蘄春縣隸屬蘄州管轄,。
明代洪武元年(1368)設蘄州府,轄今天的蘄春,、黃梅,、浠水,、羅田,、武穴市等五縣市,洪武九年(1376),,又降蘄州府為州,,撤消蘄春縣,以州理縣事,,外領縣仍舊,;洪武十一年(1378),蘄州領今天的黃梅,、武穴,,屬黃州府。
清康熙三年(1664)起,,蘄州無外領縣,。
1912年民國肇始,第一任蘄春縣知事王利仁,,向上級申報,,提出撤銷蘄州設蘄春縣,得到批準之后,,從此蘄州改為蘄春縣,。
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,仍沿用蘄春縣名,,至今隸屬黃岡市,。
從蘄春縣兩千余年的歷史沿革看,,不管是叫蘄州、蘄陽,、蘄春,,不管是設郡、州,、府,、路等,都離不開“蘄”字,,即使短時間用了“齊昌”為縣名,,“齊”仍讀“蘄”音,這種現(xiàn)象實在有趣,。
為什么蘄春的先祖?zhèn)冊谌】h名要選用“蘄”字和“蘄春”一詞呢,?顯然是有深刻用意的。
一般認為蘄春境內(nèi)有一條發(fā)源于四流山的大河縱貫全縣,,流入長江,,古代叫蘄水,現(xiàn)在叫蘄河,,這是蘄春人的母親河,。河兩岸居住著蘄春先民,他們靠山吃山,,靠水吃水,。在蘄河邊上生活的蘄春先民們,他們見春天來了,,蘄河岸邊生長著一種野菜,,豐茂而味美,就取名為“蘄菜”,,所以唐初的文人劉伯莊實地考察后,,在他的著作《地名記》中說“蘄春,以水隈多蘄菜而得名”,?!八瘛保负恿鲝澢牡胤?,這些地方在春天生長著許多“蘄菜”,。因此,歷代文人學者大都在史籍中傳承劉伯莊的說法,。
但是,,歷代也有文人學者懷疑這種說法。他們多方考證,,力求探明“蘄春”的來歷,。有的證明“蘄”字的來歷和原意,,有的證明為什么用這么難寫難認的“蘄”字作縣名第一字?有的證明“蘄菜”究竟是一種菜,、一種草,、還是一味藥?他們引經(jīng)據(jù)典,,都能自成一說,。
研究者們認為,“蘄”字在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形狀極像一棵“帶花的草”,,這種草原本表示為“祈求”的意思,;在青銅器時代鐘鼎文上的“蘄”字,已經(jīng)初步具備繁體字的“蘄”字形狀,,可還是表示“祈求”的意思,。
漢代許慎(約58-約147)的《說文解字》,是我們國家第一部系統(tǒng)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,,其中收有“蘄”字,。書中的“蘄”字條說:“古鐘鼎款識多借為祈字”“借為祈”。
《說文解字》的“示”部63個例字中,,第56字是“祈”字,,表示“求福也,從示,,斤聲,?!薄墩f文解字》一書出現(xiàn)在漢代,,書中指明了漢代以前的鐘鼎文款識:“蘄”是借指為“祈”的。
我們從史籍中知道公元前238年,,秦始皇在咸陽的“蘄年宮”舉行加冕禮,,從此親理國政。這個“蘄年宮”之“蘄”,,實際上應該用“祈”,,也是“祈求”之意;但當時的先民還沒有造出“祈”字,,只好以“蘄”字代之,。
既然“蘄”是表示“祈求”的意思,而“蘄”的初字是一種“帶花的草”,,蘄春當?shù)氐南让袷瞧砬笫裁茨??當然是萬民“祈”“春”,“祈求春天萬物繁榮”,,祈求“春天草木常伴”,。
相傳秦末漢初掌管全國郡縣地理和地名的官員,,接到蘄春官員上報的蘄春縣名時,知道是考察了蘄春當?shù)叵让竦钠笈魏?,就以“草字頭”的“蘄”和“春”兩字相連,,定名為蘄春縣。上報給朝廷的“蘄春縣”縣名定下來之后,,蘄春官方隨后將縱貫全縣的這條大河之水,,前面加上“蘄”字,成為“蘄水”了,。
看到生長在河邊繁盛的野菜,,認為這種野菜生長在河邊,逢春必然生長繁盛,,滋養(yǎng)一河兩岸的民眾,,就將這種境內(nèi)獨有的在春天生長繁盛的野菜,按當?shù)叵让竦囊庠付麨椤疤I菜”,。
雖然 “蘄春,,以水隈多蘄菜而得名”,但這是從上古傳到唐初,,是劉伯莊說出來的,。劉伯莊在世時,他也許知道“蘄”是“祈”之義,,但他不一定見到陸續(xù)發(fā)現(xiàn)的鐘鼎文款識,,更不可能見到發(fā)現(xiàn)只有100余年的甲骨文之“蘄”,因此,,他通過考察訪問,,僅能說出“蘄春,以水隈多蘄菜而得名”的結論,。
后來,,蘄春的先民進一步借“蘄”發(fā)揮,生出了蘄艾,、蘄蛇,、蘄龜、蘄竹等帶“蘄”字,,有蘄春特色的各種動植物新名了,。還有其他地方也學習蘄春,取宜春,、長春,、壽春等帶“春”字的地名,他們也都是企盼“春天”常存。
而歷代的文人學者也還有不同看法,。例如有的認為“蘄,,一名茝(chǎi或zhǐ),一名蘼蕪”,,并不是河邊的“蘄菜”,。也有的采信“蘄,即古芹字”的觀點,。還有人認為:“凡名‘蘄’者,,葉皆細小,‘蘄’為細葉草之總稱,?!?蘄春這個千年古縣的縣名故事,真是太神奇誘人了,。(來源:古今蘄談)
責任編輯:CCNN
5月19日,蘄春縣管窯鎮(zhèn)南征湖村蘄艾種植戶周康武正忙著收割首茬蘄艾,,他家種植的300畝蘄艾已經(jīng)被蘄艾集團預訂收購,。 2024年,周康武在蘄艾集團務工,,發(fā)現(xiàn)蘄艾市場需求旺盛,,收購價格也很...
五月的蘄春縣青石鎮(zhèn),草木蔓發(fā),,生機勃發(fā),。山腳下,旅游開發(fā)現(xiàn)場鐵錘叮當,,工匠們正把深山秘境打造成童話般的旅游地,;廠房內(nèi),機器飛轉的制鞋車間里,,工人們趕制的鞋靴正發(fā)往全球市...
4月21日,,在蘄春縣漕河鎮(zhèn)羅州城社區(qū)主干道邊的一棟三層小樓門前,一個掛著“BT美食”的巨大招牌,,顯得格外顯眼。 走進門去,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里面別有洞天——原來這是一家名為“BT專業(yè)吃辣公司...
湖北日報客戶端訊(通訊員 葉鑫)蘄春縣劉河鎮(zhèn)積極探索發(fā)展新路徑,,以創(chuàng)新為驅動,用實干作支撐,,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品質和鄉(xiāng)村魅力,,描繪出一幅幅充滿希望與活力的鄉(xiāng)村發(fā)展新圖景...
(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周潤卿 報道)3月22日,蘄春縣2025年文化、科技,、衛(wèi)生“三下鄉(xiāng)”活動在劉河鎮(zhèn)湯沖村火熱啟幕,。縣委常委,、宣傳部部長楊振武出席活動,。 此次活動持續(xù)兩天,在劉河鎮(zhèn)湯...